木光之城慢慢遊
舊山線休閒農業區有許多知名的景點,不管是從日治時期留下的古蹟還是近年新興的打卡景點,都是遊客的最愛,現在就馬上幫您規劃最道地的三義二日好去處,邊玩邊走一個都不錯過!
- 2272
- 91
景點標籤
發佈日期
2020-07-31


景點一
三義鄉舊山線休閒農業區面積共計484.4541 公頃,境內全為丘陵地型,山多平地少,為名符其實的山城,風和日麗時,青翠嫵媚的山巒近在眼前,而關刀山又是台灣南北氣候的分水嶺,一山之隔,氣候迥異變化萬千。 97年核准成立的舊山線休閒農業區在休區成員們集思廣益,加強農產行銷力道、頗有「農業復興」的氣息! 舊山線休間農業區位於三義勝興車站一帶,最著名的史蹟景點有全臺縱貫線最高火車站-勝興車站,以及日治時期建造、受震災後的龍騰斷橋。遊走於舊山線休閒農業區,充滿濃厚的復古、舊鐵道和客家文化風采。 優質的旅遊景點,隨著探索力道的深淺牽引出各層次的精采,當旅客來到舊山線休區,不僅能欣賞鐵道文化,還有那日治時期的歷史痕跡與鮮明的客家文化,尤其每年春夏交際,雪白的油桐花渲染整片山頭,夜晚時分的草叢、水圳間一閃一爍的螢光,倆倆接力讓舊山線閃耀不斷;冬日蒼霧漫漫的美景,中是深深吸引了所有旅客,造就今日遊客如織的繁華盛況! 在舊山線休區對於農特產品的行銷更是值得一說,如苦茶油、酸菜、福菜、梅乾菜、洛神花、小麥麵紛等農特產品,放置於...

景點二
海拔402.326公尺的勝興車站,是台鐵縱貫鐵路山線最高點,建於明治41年(1908年),原名「十六份信號場」,民國47年2月10日更名為勝興站。站內豎有建於民國48年元月之「台灣鐵路最高點」紀念碑。站房為日式木造,歷90餘年仍保有其原貌,被譽為山線鐵道中最值得保存的車站。民國87年9月23日晚9點10分新舊山線完成切換,勝興成為沒有火車停靠的車站。但絲毫無損於它的魅力,遊客仍攜家帶眷來緬懷過去的歲月,賞桐花、玩陶等為勝興開啟嶄新的年代。...

景點三
建於1908年的「龍騰斷橋」位於台鐵舊山線勝興站南約2公里的「魚騰坪」,橋樑以磚拱、鋼樑分段架設,施工細膩嚴謹,呈現優美的幾何弧形,被譽為「台灣鐵路藝術極品」。 1935年4月21日 發生的「關刀山大地震」。現殘存的遺趾仍吸引大批遊客讚歎不已,深深感受昔日建築之美與遭逢劫難後的殘缺之美。...

景點四
月台茶棧老闆娘曾經當選「中國媽媽 」 ,又叫「中國媽媽的店 」 。除了道地的客家料理外,甜、鹹、辣三種口味的「擂茶三吃」最早在三義地區打出名號,傳統的客家大碗公套餐是店裡最大的特色,遊客添上一大碗飯加上香味四溢的焢肉、醬汁和配菜,真是「俗擱大碗」,鐵定值回票價的客家大餐。...

景點五
位於勝興車站旁的鐵路餐廳,是一家以鐵道文化為收藏主題的餐廳,來到這裡像是進入了時光隧道,板凳桌、月台鐘,連老站長的帽子都還掛在牆上呢!勝興火車站鏽紅斑駁的鐵軌、黑洞洞的隧道,就在窗外,到勝興車站時也不妨進裡頭逛逛或用餐。...

景點六
雙潭得名於三義鄉東北隅相連的王爺潭、伯公潭。滄海桑田,潭水已消失,地名仍沿用至今,在後代的居民用心經營下,成為世外桃源。 雙潭休聞農業區位於三義與大湖間的關刀山系·保勻相當完整的山林及生態,廣受需要與從大自然之取材的藝術家們青睞,因此號稱是藝術家的聚集地,亦或三義的後花園。休區以「文化雙潭、時尚農業」為目標邁進。 旅客或許會感到好奇,放眼望去只有數不清的翠綠,哪裡有潭?原來,雙潭地區早期有「王爺潭」、「伯公潭」兩處潭區相連因而得名。如今的潭水已不復見,只留下這優雅的地名。雙潭已是許多藝術家近乎一離群索居」的創作工坊所在地,近年政府致力推廣休閒農業區,本區許多好玩又有趣的事相繼被大家發掘出來。 來到雙潭,旅客總會讚嘆此處的人文藝術氣息,如當地獨特的雲火龍祭、花好月圓豐收祭以及年度各項活動,新奇又有創意:藝術家們還會把工作室借給您,藍染、畫臉譜、捏陶土等DI丫體驗,給您一展藝術天份。回家前,酸中帶甜的新鮮桃李就在園中等您採收,當成餽贈親友的伴手禮再好不過了!...